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三大建设”助推揭阳跨越崛起

“三大建设”助推揭阳跨越崛起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羊城晚报 日期:2013-09-17


陈绿平畅谈揭阳“三大建设”加快发展


  文/ 羊城晚报记者 王漫琪 赵映光 洪启旺 通讯员 陈少平 黄宇生 许创盛


  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漫琪


  建设粤东经济强市、粤东上善之区,在互相促进与合作中“争”做区域中心城市,在外人眼里,揭阳显得雄心勃勃: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列全省第2位,未来几年里,中委广东石化炼油项目、中德金属生态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将给揭阳带来数千亿计的产值增长,力争2018年、确保2019年人均生产总值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大项目的“聚变”效应日益凸显。


  9月4日,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接受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社长刘红兵带队的报道组专访,畅谈揭阳如何以“三大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跨越崛起。


  新路子 大项目助力大发展


  羊城晚报:揭阳近年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令人瞩目,两大经济引擎将促进揭阳经济加速实现跨越式发展。揭阳如何深刻领会省委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指示精神,实现重点突破?


  陈绿平: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加快发展、跨越崛起的新路子。这个路子非常切合揭阳实际。比如说“三大抓手”,粤东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就是受制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非常缓慢。近两年来,揭阳借鉴运用城市群理论,奋力打造粤东发展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空港、海港”经济区和十个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揭阳的发展不足、不快、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实体经济发展不够,所以首先便是狠抓重大项目。揭阳的“空港、海港”两大经济引擎是夯实实体经济基础的重大平台,“两港”兴则揭阳兴,“两港”强则揭阳强。去年揭阳共获批了四大重点项目,包括投资586亿元的中委合资广东石化炼油项目、惠来电厂2台100万千瓦的3、4号机组、中电投揭阳物流中心码头项目和粤东LNG项目,总投资额将近1000亿。我们将以中委炼油项目为龙头,在海港经济区形成石油化工、电力能源、装备制造和滨海休闲旅游等四大板块,特别是要加快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建设,延长石化产业链条,力争在中委炼油项目投产时能形成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石化能源基地。

  我们坚决摒弃“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发展模式,在现有10个重点产业园区和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的基础上,再规划建设9个重点产业园区,形成20个重点产业园区。


  如何促使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揭阳的民营经济向来有小、弱、散、粗放等特点,我们提出了“6166计划”,抓住科技、金融和人才三方面的创新以及加强政府的扶持,使得民营经济能够有比较大的发展。


  第三个重点是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原来揭阳市区面积才181平方公里,人口近70万,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去年12月国务院批准揭东撤县设区,市区面积扩大到1031平方公里,扩容5倍多;市区人口增加到200多万,增加近2倍。下一步,我们将打造“一体两翼、四轮齐驱、组团发展”的中心城区发展格局,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在粤东城市群中的集中度和首位度。


  通过两年来的探索,应该说揭阳走出了一条新路子: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发展实体经济,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我们找到了一条加快发展、跨越崛起的新路子,探索了一条民生引领型发展的务实新路。因此,2012年揭阳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增长,增长了11.3%,排在全省第六位,而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了14.2%,增速跃居全省第二位。


  新思路 生态城转型成典范


  羊城晚报:中德金属生态城项目让揭阳名声大震,外界很惊奇:没想到一个广东乃至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合作探索的重点项目,会落户在原本经济欠发达的三线城市,揭阳凭什么成为“中德金属生态城”的首选之地?


  陈绿平:揭阳有着悠久的冶铁历史,从千年前的“洪炉打铁”,到如今成为中国重要的金属产业生产基地、进出口基地、材料集散地和五金不锈钢制品加工研发基地,先后荣获“中国五金基地市”、“广东省金属制品专业区”等称号,揭阳金属产业具有雄厚的发展基础。近年来,传统金属产业的资源约束趋紧,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了竞争力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鼓励金属企业抱团取暖,推动成立市金属企业联合会,由联合会发动募集资金10亿元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德金属生态城项目,最开始便是由企业联合会与德国方面接洽的,合作是双方的选择。德国人非常严谨,更愿意和企业打交道。这是项目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粤东地区的企业家都比较实干,不太善于表达,一旦上了轨道却可以做得很好。因此,政府着重引导企业家提升素质、增强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的能力,专门组织企业家到北大光华学院等高等学府去培训。事实证明,在和德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这批企业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获得德国各方面的肯定。我们不惜重本、引进项目的同时也引进人才,计划高薪聘请德国退休高级工程师到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工作,谋划建设中德双元制产业大学,这也是打动德国人的一个因素。

  归根结底,揭阳建设中德金属生态城,底气来自于省委省政府的鼎力支持;来自于揭阳党政努力营造了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来自于拥有一批长期从事金属产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来自于揭阳民资民力强大以及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揭阳最近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协议获得的超500亿元授信中,就有不少是支持金属生态城项目建设的。

  羊城晚报:这个项目是不是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种新思路?

  陈绿平: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建设,就是一个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自我转型升级的范例。过去政府办园区,客观上来讲,很多是办不好的。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成立全国第一只由行业协会自发、自筹、自建的产业投资基金,开发建设中德金属生态城,走出了行业协会自发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开发建设,充分说明产业发展中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只要找准路径,引入先进适用技术,传统产业也能焕发生机,欠发达地区也能在与先进国家合作中闯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新城市 产城融合不“空心”


  羊城晚报:近年内地多个城市因扩张新区带来产业空心化、“鬼城”等问题,揭阳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陈绿平:现在很多人在讨论新城的“空心化”问题,我觉得只要能够把握住三个方面的条件,就不会走新城变“鬼城”的道路。第一是人气的聚集,揭阳不缺人气,全市670多万人口,大量的本地农村人口以及大项目效应带来的外来人口将会涌入城里;第二是产业的支撑,有了产业的支撑,人员进城后才可以充分就业。比如蓝城区有一个400多年历史的玉文化基地,我们把玉文化产业园和蓝城新城结合在一起建设,真正做到产城融合;第三是配套设施的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一定要跟上。这三个条件揭阳都能满足。所以说,我们的新城将来一定不会变“鬼城”!


  我们提出了“一体两翼、四轮齐驱、组团发展”模式,榕城与揭东两个中心城区加快旧城改造,再把核心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的蓝城区建成产城高度融合的新城,带动和辐射周边镇;空港经济区依托机场和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建“一河两岸”的新城。蓝城和空港两座新城核心区的起步区建设将在今年10月份全面启动,争取5年内分别建成20平方公里左右的核心区。


  大交通 建“海陆空”枢纽


  羊城晚报:揭阳提出要建设成为粤东交通枢纽,请问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揭阳有哪些大动作?


  陈绿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这是揭阳发展的硬制约。为改变这一落后局面,揭阳提出要建设成为粤东交通枢纽。在粤东地区,揭阳从地理位置上算是几何中心,却还不是交通的中心,2011年12月揭阳潮汕机场通航,为揭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开辟了更宽广的空中通道,今年又有汕湛、潮惠、揭惠等3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我们将以空港、海港、公路网、铁路网“两港两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计划投资837.13亿元的87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今后5年新增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00公里,相当于揭阳建市后前20年建设完成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力争通过三五年时间的努力,把揭阳建设成为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快速交通运输体系完备、紧密连接珠三角地区和海西经济区的粤东交通枢纽。


  大项目 实现污染零排放

  羊城晚报:在老百姓最关心的“上马大项目,环境不能坏”问题上,揭阳能否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陈绿平:以中德金属生态城为例,我们将在中德金属生态城的生产中大力采用德国先进技术,创造环境优越、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区,形成自我完善的产业进化系统。特别是在金属表面处理中,采取德国领先环保技术,通过园区中心污水处理厂对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实现污染“零排放”。我认为,在“环境不能坏”这个问题上,揭阳绝对能够给出一个令人满意和放心的答案。

 

公司地址:广东省揭阳市宏和大厦20-22楼 邮政编码:522031 联系电话:+86-663-8766216 商务传真:4008875666-159888